只此一次,全篇奉出,精髓要义,彰显其中

03 Feb 2021

  • 葡萄拥有比人类文明更悠久的历史,在人类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扎根在大地上。

    在6000万年前,至少有一个叫Vitis sezannesis种属的葡萄存在于世上。在数万年之后,它的子嗣Vitis silvestris确实被酿成了葡萄酒(至今还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被酿制,当地称之为losnica)。

    6000万年前,有一个叫Vitis sezannesis种属的葡萄存在于世上。在数万年之后,它的孩子Vitis silvestris确实被酿成了葡萄酒(至今还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被酿制,当地称之为losnica)。

    到了公元前8000年,欧亚属的葡萄Vitis vinifera(基本现在全世界的葡萄酒都是用它来酿造)才登上了舞台。

    图片


    注:Vitis silvestris,是很多现代葡萄品种的老祖宗,被称为欧洲野葡萄,根瘤蚜虫期间基本灭绝。


    图片


    从葡萄变成葡萄酒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不难想象,当石器时代的人把野葡萄采收后放在石洞里储存,底部的葡萄受到挤压,果汁流出后,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开始发酵,先不说口感怎么样,酒精的产生,使得喝的人变得微醺,让群居的原始人多了很多笑声及愉悦的气氛。


    图片


    伴随着这些偶然的开始,葡萄酒成为了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是格鲁吉亚人在公元前6000年开始酿造葡萄酒。

    另外,考古学家们挖掘出的雕刻品和画也证明了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和印度就开始制造和饮用葡萄酒。


    图片


    但对葡萄酒传播,把酿酒变成一种工艺,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就不的不说希腊,一群特别喜欢旅行和做贸易的人,他们通过旅行和贸易,把葡萄酒传遍了地中海,特别是意大利。


    图片

    葡萄树在最南部的西西里亚到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乃至整个意大利,都得到了广泛的种植,而且葡萄酒也变成了他们每天的饮料和主要出口的货物。

    更重要的是,当罗马帝国变强大并且开始了他们的远征,葡萄酒自然成为了他们远征的必需品,在每一块他们征服的土地上,他们都种上了葡萄树(甚至在一些气候不太适合种植的地方,比如德国的Mosel,为了抵抗霜冻,在葡萄树之间生火)。所以,如今欧洲那些传统的产区,波尔多、勃艮第、罗纳河谷、卢瓦尔河谷、朗格多克等,都可以说是罗马人最早建立的。

    当时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及其落后,葡萄酒喝起来生硬尖酸,甚至很快就变成葡萄醋,罗马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会放入一些蜂蜜、香料和草药来调味,这些东西除了调味还能帮助葡萄酒储存。罗马人还会用陶土做的、或者用树脂,石膏封口的陶罐(amphora),木桶,都对于葡萄酒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但这所有的一切又好像是昙花一现,伴随着帝国的陨落,这些技术很多都消声灭迹了。


    图片


    在后来,对于整个罗马文化和文明保卫起重要作用的是那些教会的僧人,他们是种植的专家也是土地拥有者,他们学习发展葡萄种植和酿造的科学并且记录,他们回收葡萄园并且种植新的品种,他们保留并且孕育了整个欧洲葡萄酒的历史传统。


    图片


    他们将做好的葡萄酒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进行售卖,也用来做礼仪,但与之前一样,由于没有很好的储藏条件,这些酒只适合快速消耗,举个例子,勃艮第酒和波尔多酒都是1-2年内比较好喝。

    在整个中世纪,葡萄酒都放在木桶里,木桶中放太久会让葡萄失去所有的果味,而且木桶都比较大,打开一桶酒就必须在几天内喝完,不然葡萄酒会因为氧化变坏。



    这时,玻璃瓶-木塞应运而生,但是,改革并不是马上得到成功:最早制作的瓶子侧面是圆形的,它们只能被竖直放置,这导致木塞不可避免的由于脱水变小漏空气,使得酒再次被氧化。

    直到瓶身更长并且侧面做平的瓶子问世,这样一来,瓶子就可以水平放置,瓶口的酒液可以保证木塞的湿度。


    图片


    在19世纪,意大利人十有八九是靠着种葡萄酿酒生活,法国也有大量种植葡萄酒,整个欧洲就像是一个硕大的葡萄园,这时那些探险家,殖民者及修道士开始将葡萄向整个世界输送。西班牙人把它带到了拉丁美洲,法国教徒把它带到了南非,英国人把它带到了澳大利亚。

    葡萄园的扩展一发不可收拾,有什么可以阻止这场快速的扩张吗?


    图片


    真有,那就是根瘤蚜虫。

    根瘤蚜虫是一个靠吃欧亚属葡萄树的树根生存的虫子。它在1860年代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之后的100年里,它摧毁了世界上大部分的葡萄田。

    虽然我们靠着把欧亚属葡萄树的枝嫁接在美洲属葡萄树的根上解决了这个危机,但由于嫁接的费用非常昂贵,所以只有欧洲最好的一些地方的葡萄树得到了嫁接,整个欧洲葡萄园面积极大缩水。


    图片


    19世纪末的葡萄酒世界那是艰难无比,伴随着葡萄园大量的消失,根瘤蚜虫依然在无情地摧残着世界的葡萄园。

    这给以葡萄酒为主要经济基础的一些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混乱。

    由于葡萄酒供不应求的局面出现,制造假酒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也直接导致了1930年代法国制定了相应的葡萄酒法律法规,也就是大家熟悉的AOC。

    但其实,在法国之前,其他地方也有制定过相应的法规,比如意大利Chianti和葡萄牙Douro产区,法国法规也就是基于全世界的葡萄酒法规制定出来的。所以,其实我们对于葡萄酒的真假来源的很多顾虑,都是起源于20世纪初的这次动乱,在这之前根本没人做假酒。


    图片图片


    20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使得整个社会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酿酒也是一样,人们开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种植和酿造。

    Louis Pasteur揭开了酵母发酵的秘密并且解释了氧气使得葡萄酒变化的原因。木桐酒庄也从1924年开始首先在酒庄装瓶,目的是为了提高品质避免掺杂。

    专业的葡萄酒院校和研究中心同时也在各地建成,比如法国的Montpellier大学以及德国的Gesisenheim研究中心。


    图片


    在19世纪,迎来了两位重要成员,美国和澳大利亚,它们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葡萄酒酿造国家。

    加州的Davis大学以及澳洲的Roseworthy大学,著名的两所学院,都非常强调对于整个酿酒过程的控制:控制发酵温度、卫生、陈年环境等。不锈钢桶得到了了广泛的运用,橡木桶也被极频繁地使用,但是,问题来了,过分使用橡木桶导致桶的味道超过了果味,甚至把果味都遮盖掉,这个就有点可惜了。

    新世界的酿酒师还特别专注于酿造单一葡萄品种,特别是霞多丽和赤霞珠,他们开始把葡萄品种的名字写在酒标上面,这样简单易懂的酒标确实受到了大众市场的青睐。

    此外,这些酿酒师们还时常去欧洲一些知名产区,一方面学习传统的酿酒秘诀,一方面传播一下自己的酿酒理念。对于欧洲很多酒庄来说,他们也时常会雇佣“飞行酿酒师”来给他们垂死的葡萄园和酒庄带来新的复苏机会,这些飞行酿酒师为整个欧洲基础葡萄酒的品质的提升做了很大的贡献。


    图片


    这些酿酒技术的改良和规范使得我们现在就算想要喝之前那种又是酸又含有很多杂味的酒也喝不到。

    虽然“酿造错误”的酒没有了,但不可否认在21世纪初,又多出来很多平庸的“品牌”酒。

    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因为量产导致风味平淡无奇,他们也能够每年保证品质的一致性,随便喝喝没什么大碍,但如果你想要一些更加惊艳的、深入灵魂的酒,那你首先就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葡萄酒爱好者。


    图片


    不知不觉就说到了当代,千年前的葡萄酒地图和现在真的是完全不同,以前是基本都在欧洲,但现在有35%的葡萄园是在欧洲以外,急剧增加的葡萄田代表着急剧增加的产量,那么问题来了,谁来喝这些酒呢?

    20世纪90年代中期葡萄酒的消费呈下降趋势,虽然目前已经逐步上升,但依然无法跟上产量。阿根廷、南非、法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生产远超它们本国消费能力的量。从世界总体上来看,每年产量比消费量要多了10%-20%。

    美国目前是全球葡萄酒消费老大,在意大利和法国前,但意大利和法国消费量仍然在逐年减少。那么,谁来拯救葡萄酒世界呢,这个时候,我们中国人就踏着七彩云朵,来到了葡萄酒的圣殿,带上了救世主指环,巨大的人口基数,逐年上升的经济生活水平,讲真,我们只要人均提升十分之一量,那世界上就不会出现产量过剩,所以,中国人即将再次改变世界。


    图片


    但带上指环后,问题又来了,每个国家都来中国想要抢占一席之地,眼花缭乱的酒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各种葡萄品种,什么黑皮诺、赤霞珠、设拉子、丹魄、美乐、雷司令、霞多丽、琼瑶浆、长相思。。。。。。各种理念的酒,什么有机酒(organic wine)、生物动力法酒(biodynamic wine)、自然酒(natural wine)、橙色酒(orange wine),每个产区都说自己的酒好、有特色,还有各种打分,各种奖牌,各种专家推荐,有些便宜的酒卖天价,有些实惠好喝的酒反而错过。如何应对这种现象呢?


    图片



    太简单了,勤奋的你可以跟着德强酒业学葡萄酒,无聊的你可以跟着一起喝葡萄酒、一起逛酒庄,不出几年,你也是葡萄酒小专家~